統計資源網應用分析
│最近發表│
NPHRST大專校院教師學經歷分析比較—以學校性質區分(1)性別/年齡區間
本平台於113年12月9日以NPHRST「統計資源網-國內高等教育相關統計」的「大學類別」查詢不同性質學校教師人才資料,分別依單變項方式顯示性別、年齡區間、最高學歷、畢業年區間、最高學歷學校性質、產業經驗以及政府及企業主管經驗等項目,再將六大學校性質與各變項交叉分析後,共計製作四張輪播供參。
本輪播為首張輪播(1)性別/年齡區間,觀察結果如下:(一) 以性別觀察可知,各學校男女教師比率大約都在3:7左右,教師人數最少的「國防大學及軍警院校」男性教師比率最高,約七成三,「師範/教育大學」的女性教師達到四成,居各性質學校之冠。(二) 依年齡區間進行比較,各性質學校教師年齡結構均以「45至64歲」比率占七成以上為主,「公立一般大學」於「未滿45歲」年輕教師及「65歲以上」最年長區間占比均高出其他性質學校,各為19.3%及8.7%。
113年NPHRST產業界前五大博士人才現況一覽
NPHRST於113年10月29日以統計資源網--『產業相關統計』模組查詢NPHRST中現職服務於營利事業部門的產業博士,共計抽取9,286位。
下圖上方長條圖首先以ISIC行業別大類觀察,可知「製造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與「批發及零售業」的人數居前五大。
惟如將人數最多的「製造業」單獨以ISIC中類區分並將「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的資通訊業抽出,以「電子零組件及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資通訊業」及「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居前五大,以下(1)到(5)輪播將分別列出此五大產業的性別、年齡區間、博士畢業學校性質、博士畢業年以及博士畢業學門的分布。
NPHRST博士人才歷年統計 (I) —97年/105年/113年博士人才資料收錄情形:以博士畢業年區間區分
本平台於114年9月5日以NPHRST「統計資源網-歷年博士人才統計」模組,以單變項方式顯示國內博士人才在民國97、105與113三個不同資料收錄年度的四個『博士畢業年區間』(「國民80年以前」、「民國81至90年」、「民國91至100年」與「民國101年以後」)資料分布情形。
NPHRST博士人才資料民國97年收錄42,425人、105收錄年增加至72,716人,至113收錄年再增加至88,464人。進一步以「民國80年以前」、「民國81至90年」、「民國91至100年」與「民國101年以後」四個畢業年區間觀察,97收錄年博士畢業年區間最大占比為「民國81至90年」的41.5%、其次為「民國91至100年」的31.1%,而105收錄年的博士畢業年區間前二大占比為「民國91至100年」的41.3%與「民國81至90年」的26.7%,113收錄年的88,464位博士,最大占比與105收錄年相同,以畢業於「民國91至100年」占比達35.1%居首,而畢業年區間在「民國101年以後」亦有二成三成占比。
113年NPHRST產業界前五大博士人才現況一覽--(1) 電子零組件及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NPHRST於113年10月29日以統計資源網--『產業相關統計』模組查詢NPHRST中現職服務於營利事業部門的產業博士,共計抽取9,286位博士。
其中以人數3,634人居首的「電子零組件及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以男性占95.0%為多;年齡區間以「45至54歲」占40.9%最多,「55至64歲」占22.7%、「35至44歲」占21.5%分居二、三。
目前任電子業的產業博士畢業學校以「公立一般大學」占比達八成為絕對多數,「國外學校」則占12.3%居次;畢業年區間部分,由下圖橫條圖可知,「民國91至100年」占近半數,達48.4%,「民國81至90年」占24.6%居第二,「民國101至110年」則占16.0%居第三。
圖右表格顯示3,634位博士的博士畢業學門,高達78.2%的博士畢業學門為「工程」,其次為占12.2%的「自然科學」及占5.7%的「電算機」,「自然科學及工程」領域占比高達97.0%。
NPHRST大專校院教師學經歷分析比較—以學校性質區分(2)最高學歷/畢業年區間
本平台於113年12月9日以NPHRST「統計資源網-國內高等教育相關統計」的「大學類別」查詢不同性質學校教師人才資料,分別依單變項方式顯示性別、年齡區間、最高學歷、畢業年區間、最高學歷學校性質、產業經驗以及政府及企業主管經驗等項目,再將六大學校性質與各變項交叉分析後,共計製作四張輪播供參。
本輪播為第二張輪播(2)最高學歷/畢業年區間,交叉分析結果如下:
1. 觀察不同性質的大專院校教師之最高學歷,以「公立一般大學」的博士教師占九成六比率最高,其他學校性質除私科大以外比率皆約九成,「私立科技大學」教師有博士學位者僅七成三,碩士學歷教師則占約兩成,高出其他學校性質一成以上 。
2. 以畢業年區間區分,各性質學校教師分布頗有差異,七成以上「公立一般大學」與「師範/教育大學」教師的畢業年區間集中於民國100年以前兩區間;「國防大學/軍警院校」有高約四成教師之畢業年區間落在「民國101年以後」,相較於其他學校性質高出一成五以上。
NPHRST博士人才歷年統計 (II) —以103/113收錄年當時年齡觀察近十年博士畢業年齡區間的分布差異
本平台於114年9月5日以NPHRST「統計資源網-歷年博士人才統計」模組,以雙變項方式查詢國內博士人才在103收錄年與113收錄年的『博士畢業年』與『年齡區間』資料交叉分布情形,以觀察近十年博士畢業年齡區間的分布差異。
NPHRST博士人才資料以103收錄年的博士畢業年區間落在「民國91至100年」的29,204人與113收錄年的博士畢業年區間在「民國101至110年」19,345位博士進行比較,兩收錄年皆以當時年齡為「35至44歲」占最多數,惟113收錄年的占比從103年的五成三下降至四成五(-7.6%);值得注意的是,113收錄年之「未滿35歲」占比僅2.5%,較103收錄年的6.4%約低四個百分點,相對地,113收錄年的「55至64歲」占比突破一成達12.8%,較103收錄年的6.5%高出6.3%,顯示博士畢業年齡有逐漸往相對高齡區間移動的趨勢。
NPHRST博士人才歷年統計 (III) —以97/105/113三個收錄年觀察博士年齡區間分布與平均年齡
本平台於114年9月5日以NPHRST「統計資源網-歷年博士人才統計」模組抽取97、105與113年的博士人才資料,以單變項方式顯示國內博士人才在此三個不同資料收錄年度當時的博士『年齡區間』分布情形。
由NPHRST民國97、105、113三個資料收錄年觀察收錄博士當時年齡之區間分布,97收錄年當時博士年齡在54歲以下占比達八成(79.7%)、至105收錄年降至約六成五(64.5%),113收錄年更跌破五成,僅占四成五(44.5%),反之,55歲以上由民國97年的近二成占比(18.5%)、至105年增至三成一(31.1%)、113年再大增至五成(50.2%),顯見相對年輕的54歲以下博士占比呈遞減趨勢、相對年長的55歲以上博士占比呈遞增趨勢。
再以NPHRST歷年博士平均年齡對照,下方長條圖可知,民國97年NPHRST收錄博士平均年齡為46.5歲、105年平均年齡增加至50.3歲,至113收錄年平均年齡增加至55.9歲,97至113年平均年齡增加近十歲。
113年NPHRST產業界前五大博士人才現況一覽--(2)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NPHRST於113年10月29日以統計資源網--『產業相關統計』模組查詢NPHRST中現職服務於營利事業部門的產業博士,共計抽取9,286位博士。「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以1,323人居五大產業第二位,由圖右上方圖表可知,「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的ISIC中類以「建築、工程服務及技術檢測、分析服務業」 (449人)、「研究發展服務業」 (353人)、「法律及會計服務業」(231人)及「企業總管理機構及管理顧問業」(212人)為前四大行業中類,合計占比達九成五。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的男性占82.6%;與電子業相同年齡區間以「45至54歲」、「55至64歲」及「35至44歲」分占前三,不過占比曲線往年長區間集中,各為31.4%、26.5%及14.1%。
現職服務於產業界「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的博士畢業學校仍以「公立一般大學」最多,不過占比低於電子業,為51.2%,相對於此,居次的「國外學校」占比達24.6%;畢業年區間前三順序不同於電子業,分別為占37.6%的「民國91至100年」、占20.9%的「民國101至110年」,以及占19.7%的「N/A」。
博士畢業學門部分雖仍以「自然科學及工程」領域的各學門總計占比超過六成為多,惟相對於其他行業各學門占比較為分散,以「工程」(36.8%)、「法律」(10.9%)及「生命科學」(9.4%)分占前三。
NPHRST大專校院教師學經歷分析比較—以學校性質區分(3)最高學歷畢業學校性質
本平台於113年12月9日以NPHRST「統計資源網-國內高等教育相關統計」的「大學類別」查詢不同性質學校教師人才資料,分別依單變項方式顯示性別、年齡區間、最高學歷、畢業年區間、最高學歷學校性質、產業經驗以及政府及企業主管經驗等項目,再將六大學校性質與各變項交叉分析後,共計製作四張輪播供參。 本輪播為第三張:(3)最高學歷畢業學校性質,分析結果如下:
以教師最高學歷畢業學校性質區分可知,高達五成六的「公立一般大學」及四成二「師範/教育大學」教師的最高學歷畢業學校性質為「國外學校」,其他學校性質教師則以畢業自「公立一般大學(含專業大學)」教師為主,比率在四至五成;再觀察居次的畢業學校性質可知,「公立一般大學」與「師範/教育大學」畢業自「公立一般大學(含專業大學)」皆約三成五,「公立科技大學」、「私立一般大學」與「私立科技大學」教師則各有31.4%、37.0%及22.1%的教師畢業學校為「國外學校」。
NPHRST博士人才歷年統計 (IV) —以博士畢業年觀察國內外畢業學校分布:97/105/113三個收錄年比一比
本平台於114年9月5日以NPHRST「統計資源網-歷年博士人才統計」模組抽取97至113年的博士人才資料,以單變項方式查詢『博士畢業學校性質(國內學校性質+國外學校)』,再以雙變項分別查詢97、105與113三個資料收錄年度的四個『博士畢業年區間』(「國民80年以前」、「民國81至90年」、「民國91至100年」與「民國101年以後」)『國內/外博士畢業學校性質』資料。
由下方長條圖可知,NPHRST博士在不分畢業年區間的國內/外博士畢業學校占比由97年的51.3% vs. 48.6%,隨收錄年越接近目前差異逐漸擴大,至113年國內/外學校占比已為六成四與三成五。
進一步以四個博士畢業年區間(「民國80年以前」、「民國81至90年」、「民國91至100年」與「民國101年以後」)觀察,不論收錄年,畢業於「民國80年以前」博士皆以自「國外學校」畢業占多數,且占比均高達七成六,而「民國81至90年」畢業博士,國內、外畢業學校占比略呈五五波,但仍以畢業自「國內學校」超出五成占比居多,至此,博士畢業自國內學校成為主力趨勢已定,而105與113收錄年畢業於「民國91至100年」及「民國101年以後」的博士自「國內學校」畢業占比皆在八成以上。
113年NPHRST產業界前五大博士人才現況一覽--(3) 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
NPHRST於113年10月29日以統計資源網--『產業相關統計』模組查詢NPHRST中現職服務於營利事業部門的產業博士,共計抽取9,286位博士。「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以835人居ISIC大類的「製造業」第二位,本次輪播五大的第三位。
「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的男女比為3:1;年齡區間前三大與「電子零組件及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相同,分別為「45至54歲」最高占37.8%、「55至64歲」居次占20.8%、「35至44歲」再居次,占17.8%。
「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的博士畢業學校前三高亦與前二大相同,依序為「公立一般大學」、「國外學校」與「私立一般大學」,占比約為5:3:1 (51.6%、29.9%、10.8%);畢業年則與「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頗為類似,以占38.7%的「民國91至100年」占最多數、20.1%的「民國101至110年」居二,「N/A」有17.5%居三。
至於博士畢業學門則以「生命科學」占33.2%最高、「醫藥衛生」占28.9%居次、「自然科學」則以18.7%居第三。
NPHRST大專校院教師學經歷分析比較—以學校性質區分(4)產業經驗/政府及企業主管經驗
本平台於113年12月9日以NPHRST「統計資源網-國內高等教育相關統計」的「大學類別」查詢不同性質學校教師人才資料,分別依單變項方式顯示性別、年齡區間、最高學歷、畢業年區間、最高學歷學校性質、產業經驗以及政府及企業主管經驗等項目,再將六大學校性質與各變項交叉分析後,共計製作四張輪播供參。本輪播為(4)產業經驗/政府及企業主管經驗,觀察結果如下:(一)依不同學校性質學校教師是否具有產業經驗區分,以「公立科技大學」有近三成占比教師曾經服務於產業界比率居各校之首,「私立科技大學」以18.5%居次,其他學校性質占比皆在一成五以下。(二)以是否曾任政府及企業主管觀察各性質學校教師可知,「私立科技大學」教師有98位曾任「民意代表、高階主管及總執行長」,占比均微高於其他學校性質;「公立科技大學」則有138位教師曾任「行政及商業經理人員」,居各校之首;至於160位曾有「生產及專業服務經理人員」教師半數服務於公私立科技大學 。
113年NPHRST產業界前五大博士人才現況一覽--(4) 資通訊業
NPHRST於113年10月29日以統計資源網--『產業相關統計』模組查詢NPHRST中現職服務於營利事業部門的產業博士,共計抽取9,286位博士。抽取ISIC大類「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的「電信業」、「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與「資訊處理及資訊供應服務業」等三個ISIC中類的「資通訊業」共計708人,在前五大居第四。
「資通訊業」的男性占比高達93.1%;年齡區間與前五大其他行業相比相對年輕,雖然以「45至54歲」占39.7%最多,卻以次年輕區間的「35至44歲」占23.3%居次,「55至64歲」則占22.3%。
服務於「資通訊業」的博士畢業學校前三高與「製造業」較為相似,亦即以「公立一般大學」占67.1%絕對多數、「國外學校」與「私立一般大學」各為17.5%與7.9%居二、三;博士畢業年區間則與「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相似,以「民國91至100年」及「民國101至110年」居前二,比率分別為41.9%及26.6%。
「資通訊業」博士的畢業學門以「工程」占近五成最高、「電算機」占33.9%居次、「商業及管理」以6.1%占第三。
113年NPHRST產業界前五大博士人才現況一覽--(5) 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
NPHRST於113年10月29日以統計資源網--『產業相關統計』模組查詢NPHRST中現職服務於營利事業部門的產業博士,共計抽取9,286位博士。見圖右上方圖表,「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的ISIC中類含「醫院 (不含大學附屬及財團法人醫院)」、「診所」 、「其他醫療保健服務業 」、「居住型照顧服務業 」及「其他社會工作服務業」等五類,合計696位博士居第五。
「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業」的男性占78.2%;年齡區間分布不同於前四大,以「55至64歲」占比達三成最高、「45至54歲」占二成居次,相對高齡的「65至69歲」亦達一成二擠進前三。
於民營「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業」服務的博士畢業學校亦不同於前四大,以「私立一般大學」占34.8%為最多數,「國外學校」占比亦高於前四大約在一至二成五間,達27.3%;畢業年區間更以「民國101至110年」占超過三成(31.2%)居首,「民國91至100年」居次占30.9%,惟「N/A」亦以18.0%居三。
博士畢業學門無意外的以「醫藥衛生」占比達七成為絕對多數,「生命科學」及「社會及行為科學」均不及一成分居二、三,各為9.2%、6.2%。
113年NPHRST產業界前五大博士人才現況一覽 (綜整)
綜整NPHRST私營部門前五大行業的性別、年齡區間、博士畢業學校、博士畢業年及博士畢業學門分布情形得到以下結論:
(1)性別:「電子零組件及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是男性博士占比最高的行業,高達九成五;「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則有最高的女性博士占比,約二成四。
(2)年齡區間:「資通訊業」博士的年齡結構較為年輕,「35至44歲」占比達二成三。
(3)博士畢業學校:「電子零組件及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等前四大行業均以「公立一般大學」畢業者占五成至八成居首,僅「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以「私立一般大學」及「國外學校」畢業博士占多數。
(4)博士畢業年:「電子零組件及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等前四大行業均以「民國91-100年」畢業者居多,占比在四成上下,「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則有高達三成畢業年區間落在「民國101-110年」,綜合年齡區間可知,「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博士在中高齡時進修博士者相對較多。
(5)博士畢業學門:「電子零組件及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與「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的業界博士的博士畢業學門較為集中,各為「工程」及「醫療衛生」,其他行業則較為分散。
NPHRST博士現職工作前五大行業別--以性別區分:108年 vs. 110年 vs. 112年
以本平台統計資源網《博士人才現況統計-(雙變項)》查詢截至112/06/28止,NPHRST資料庫具有博士學位且目前有全職工作者65,989筆,彙整後與民國110年2月刊登之《NPHRST博士現職工作前五大行業別比一比:108年 vs. 110年--以性別區分》輪播,進行不同性別博士108、110、112三個年度現職行業別的比較,比較結果如下:
(1)不分男女,NPHRST博士前五大行業別於三個年度的排序均分別為「教育服務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製造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及「公共行政及防衛; 強制性社會安全」,居首的「教育服務業」占比呈持續下降趨勢,降幅由110年的2.0%減為112年的1.8%;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則由110年+0.3%的升幅轉為112年的-0.7%,居三、四的「製造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占比維持上升態勢,分別達到8.1%、7.3%,顯見前四大行業占比間的此消彼長。
(2)男性博士部分,前五大行業排序、占比及變化皆與全體博士相同,其中「教育服務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與「製造業」於兩個年度間占比增減幅度均較全體博士稍大,本輪播推測其中「教育服務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的明顯降幅與國內大專師資以及公立或財團法人研究機構專職研究人員缺額緊縮有所關聯。
(3)女性博士前五大行業排序於第四、五行業有變動,112年女性博士任職於「製造業」占比達2.4%居第四,而於108及110年居四的「公共行政及防衛; 強制性社會安全」以1.8%退居第五。
(4)對照男女博士於五大行業升降幅差異可知,女性博士服務於「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的降幅較男性博士緩和,女性轉任「製造業」的升幅則不若男性為高。
NPHRST博士現職工作前五大行業別--以年齡區間區分:108年 vs. 112年
以本平台統計資源網《博士人才現況統計-(雙變項)》查詢截至112/06/28止,NPHRST資料庫具有博士學位且目前有全職工作者65,989筆,彙整後與民國108年1月刊登之《NPHRST博士人才現職工作行業別分布(I)性別與年齡區間》輪播,以「未滿45歲」、「45至未滿55歲」及「55歲以上」三個年齡區間區分,進行108與112年兩個年度博士目前工作行業別的比較,結果如下:
(1)112年NPHRST博士不論年齡區間,現職前五大行業別均為「教育服務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製造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及「公共行政及防衛; 強制性社會安全」,惟除了「55歲以上」博士服務的五大行業 排序略有不同,各行業占比升降趨勢亦有所區別。
(2)由圖最上方「未滿45歲」表格可知,除「教育服務業」占比下降3.0%至56.1%外,其餘四大行業均為微幅上升,升幅在0.1至1.0%之間。
(3)「45至未滿55歲」博士則呈現較大占比變化,尤以「教育服務業」降幅達8.5%最為明顯,推測應與少子化大學退場造成大學師資轉退職密切相關,反之,居二、三位的「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與「製造業」兩行業占比升幅各達2.4%、3.5%,占比各為12.7%與9.1%。
(4)年齡「55歲以上」NPHRST博士前兩大行業「教育服務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占比雙雙下降,惟排名居三、四行業不同於前述兩年齡區間,以「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 居第三、 「製造業」 居第四,兩者占比升幅各為1.4%、2.1%。
綜合上述可見「45至未滿55歲」中壯年大專師資轉退職趨勢相對明顯,至於「55歲以上」博士亦有由「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流向「製造業」的情況。
│更多應用分析…..│
- 博士人才現況統計
- 博士人才歷年統計
- 國內高等教育相關統計
- 產業相關統計
-
NPHRST博士現職工作前五大行業別--以性別區分:108年 vs. 110年 vs. 112年 以本平台統計資源網《博士人才現況統計-(雙變項)》查詢截至112/06/28止,NPHRST資料庫具有博士學位且目前有全職工作者65,989筆,彙整後與民國110年2月刊登之《NPHRST博士現職工作前五大行業別比一比:108年 vs. 110年--以性別區分》輪播,進行不同性別博士108、110、112三個年度現職行業別的比較,比較結果如下: (1)不分男女,NPHRST博士前五大行業別於三個年度的排序均分別為「教育服務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製造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及「公共行政及防衛; 強制性社會安全」,居首的「教育服務業」占比呈持續下降趨勢,降幅由110年的2.0%減為112年的1.8%;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則由110年+0.3%的升幅轉為112年的-0.7%,居三、四的「製造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占比維持上升態勢,分別達到8.1%、7.3%,顯見前四大行業占比間的此消彼長。 (2)男性博士部分,前五大行業排序、占比及變化皆與全體博士相同,其中「教育服務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與「製造業」於兩個年度間占比增減幅度均較全體博士稍大,本輪播推測其中「教育服務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的明顯降幅與國內大專師資以及公立或財團法人研究機構專職研究人員缺額緊縮有所關聯。 (3)女性博士前五大行業排序於第四、五行業有變動,112年女性博士任職於「製造業」占比達2.4%居第四,而於108及110年居四的「公共行政及防衛; 強制性社會安全」以1.8%退居第五。 (4)對照男女博士於五大行業升降幅差異可知,女性博士服務於「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的降幅較男性博士緩和,女性轉任「製造業」的升幅則不若男性為高。
-
NPHRST博士現職工作前五大行業別--以年齡區間區分:108年 vs. 112年 以本平台統計資源網《博士人才現況統計-(雙變項)》查詢截至112/06/28止,NPHRST資料庫具有博士學位且目前有全職工作者65,989筆,彙整後與民國108年1月刊登之《NPHRST博士人才現職工作行業別分布(I)性別與年齡區間》輪播,以「未滿45歲」、「45至未滿55歲」及「55歲以上」三個年齡區間區分,進行108與112年兩個年度博士目前工作行業別的比較,結果如下: (1)112年NPHRST博士不論年齡區間,現職前五大行業別均為「教育服務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製造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及「公共行政及防衛; 強制性社會安全」,惟除了「55歲以上」博士服務的五大行業 排序略有不同,各行業占比升降趨勢亦有所區別。 (2)由圖最上方「未滿45歲」表格可知,除「教育服務業」占比下降3.0%至56.1%外,其餘四大行業均為微幅上升,升幅在0.1至1.0%之間。 (3)「45至未滿55歲」博士則呈現較大占比變化,尤以「教育服務業」降幅達8.5%最為明顯,推測應與少子化大學退場造成大學師資轉退職密切相關,反之,居二、三位的「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與「製造業」兩行業占比升幅各達2.4%、3.5%,占比各為12.7%與9.1%。 (4)年齡「55歲以上」NPHRST博士前兩大行業「教育服務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占比雙雙下降,惟排名居三、四行業不同於前述兩年齡區間,以「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 居第三、 「製造業」 居第四,兩者占比升幅各為1.4%、2.1%。 綜合上述可見「45至未滿55歲」中壯年大專師資轉退職趨勢相對明顯,至於「55歲以上」博士亦有由「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流向「製造業」的情況。
-
NPHRST博士人才歷年統計 (I) —97年/105年/113年博士人才資料收錄情形:以博士畢業年區間區分 本平台於114年9月5日以NPHRST「統計資源網-歷年博士人才統計」模組,以單變項方式顯示國內博士人才在民國97、105與113三個不同資料收錄年度的四個『博士畢業年區間』(「國民80年以前」、「民國81至90年」、「民國91至100年」與「民國101年以後」)資料分布情形。 NPHRST博士人才資料民國97年收錄42,425人、105收錄年增加至72,716人,至113收錄年再增加至88,464人。進一步以「民國80年以前」、「民國81至90年」、「民國91至100年」與「民國101年以後」四個畢業年區間觀察,97收錄年博士畢業年區間最大占比為「民國81至90年」的41.5%、其次為「民國91至100年」的31.1%,而105收錄年的博士畢業年區間前二大占比為「民國91至100年」的41.3%與「民國81至90年」的26.7%,113收錄年的88,464位博士,最大占比與105收錄年相同,以畢業於「民國91至100年」占比達35.1%居首,而畢業年區間在「民國101年以後」亦有二成三成占比。
-
NPHRST博士人才歷年統計 (II) —以103/113收錄年當時年齡觀察近十年博士畢業年齡區間的分布差異 本平台於114年9月5日以NPHRST「統計資源網-歷年博士人才統計」模組,以雙變項方式查詢國內博士人才在103收錄年與113收錄年的『博士畢業年』與『年齡區間』資料交叉分布情形,以觀察近十年博士畢業年齡區間的分布差異。 NPHRST博士人才資料以103收錄年的博士畢業年區間落在「民國91至100年」的29,204人與113收錄年的博士畢業年區間在「民國101至110年」19,345位博士進行比較,兩收錄年皆以當時年齡為「35至44歲」占最多數,惟113收錄年的占比從103年的五成三下降至四成五(-7.6%);值得注意的是,113收錄年之「未滿35歲」占比僅2.5%,較103收錄年的6.4%約低四個百分點,相對地,113收錄年的「55至64歲」占比突破一成達12.8%,較103收錄年的6.5%高出6.3%,顯示博士畢業年齡有逐漸往相對高齡區間移動的趨勢。
-
NPHRST博士人才歷年統計 (III) —以97/105/113三個收錄年觀察博士年齡區間分布與平均年齡 本平台於114年9月5日以NPHRST「統計資源網-歷年博士人才統計」模組抽取97、105與113年的博士人才資料,以單變項方式顯示國內博士人才在此三個不同資料收錄年度當時的博士『年齡區間』分布情形。 由NPHRST民國97、105、113三個資料收錄年觀察收錄博士當時年齡之區間分布,97收錄年當時博士年齡在54歲以下占比達八成(79.7%)、至105收錄年降至約六成五(64.5%),113收錄年更跌破五成,僅占四成五(44.5%),反之,55歲以上由民國97年的近二成占比(18.5%)、至105年增至三成一(31.1%)、113年再大增至五成(50.2%),顯見相對年輕的54歲以下博士占比呈遞減趨勢、相對年長的55歲以上博士占比呈遞增趨勢。 再以NPHRST歷年博士平均年齡對照,下方長條圖可知,民國97年NPHRST收錄博士平均年齡為46.5歲、105年平均年齡增加至50.3歲,至113收錄年平均年齡增加至55.9歲,97至113年平均年齡增加近十歲。
-
NPHRST博士人才歷年統計 (IV) —以博士畢業年觀察國內外畢業學校分布:97/105/113三個收錄年比一比 本平台於114年9月5日以NPHRST「統計資源網-歷年博士人才統計」模組抽取97至113年的博士人才資料,以單變項方式查詢『博士畢業學校性質(國內學校性質+國外學校)』,再以雙變項分別查詢97、105與113三個資料收錄年度的四個『博士畢業年區間』(「國民80年以前」、「民國81至90年」、「民國91至100年」與「民國101年以後」)『國內/外博士畢業學校性質』資料。 由下方長條圖可知,NPHRST博士在不分畢業年區間的國內/外博士畢業學校占比由97年的51.3% vs. 48.6%,隨收錄年越接近目前差異逐漸擴大,至113年國內/外學校占比已為六成四與三成五。 進一步以四個博士畢業年區間(「民國80年以前」、「民國81至90年」、「民國91至100年」與「民國101年以後」)觀察,不論收錄年,畢業於「民國80年以前」博士皆以自「國外學校」畢業占多數,且占比均高達七成六,而「民國81至90年」畢業博士,國內、外畢業學校占比略呈五五波,但仍以畢業自「國內學校」超出五成占比居多,至此,博士畢業自國內學校成為主力趨勢已定,而105與113收錄年畢業於「民國91至100年」及「民國101年以後」的博士自「國內學校」畢業占比皆在八成以上。
-
NPHRST大專校院教師學經歷分析比較—以學校性質區分(1)性別/年齡區間 本平台於113年12月9日以NPHRST「統計資源網-國內高等教育相關統計」的「大學類別」查詢不同性質學校教師人才資料,分別依單變項方式顯示性別、年齡區間、最高學歷、畢業年區間、最高學歷學校性質、產業經驗以及政府及企業主管經驗等項目,再將六大學校性質與各變項交叉分析後,共計製作四張輪播供參。 本輪播為首張輪播(1)性別/年齡區間,觀察結果如下:(一) 以性別觀察可知,各學校男女教師比率大約都在3:7左右,教師人數最少的「國防大學及軍警院校」男性教師比率最高,約七成三,「師範/教育大學」的女性教師達到四成,居各性質學校之冠。(二) 依年齡區間進行比較,各性質學校教師年齡結構均以「45至64歲」比率占七成以上為主,「公立一般大學」於「未滿45歲」年輕教師及「65歲以上」最年長區間占比均高出其他性質學校,各為19.3%及8.7%。
-
NPHRST大專校院教師學經歷分析比較—以學校性質區分(2)最高學歷/畢業年區間 本平台於113年12月9日以NPHRST「統計資源網-國內高等教育相關統計」的「大學類別」查詢不同性質學校教師人才資料,分別依單變項方式顯示性別、年齡區間、最高學歷、畢業年區間、最高學歷學校性質、產業經驗以及政府及企業主管經驗等項目,再將六大學校性質與各變項交叉分析後,共計製作四張輪播供參。 本輪播為第二張輪播(2)最高學歷/畢業年區間,交叉分析結果如下: 1. 觀察不同性質的大專院校教師之最高學歷,以「公立一般大學」的博士教師占九成六比率最高,其他學校性質除私科大以外比率皆約九成,「私立科技大學」教師有博士學位者僅七成三,碩士學歷教師則占約兩成,高出其他學校性質一成以上 。 2. 以畢業年區間區分,各性質學校教師分布頗有差異,七成以上「公立一般大學」與「師範/教育大學」教師的畢業年區間集中於民國100年以前兩區間;「國防大學/軍警院校」有高約四成教師之畢業年區間落在「民國101年以後」,相較於其他學校性質高出一成五以上。
-
NPHRST大專校院教師學經歷分析比較—以學校性質區分(3)最高學歷畢業學校性質 本平台於113年12月9日以NPHRST「統計資源網-國內高等教育相關統計」的「大學類別」查詢不同性質學校教師人才資料,分別依單變項方式顯示性別、年齡區間、最高學歷、畢業年區間、最高學歷學校性質、產業經驗以及政府及企業主管經驗等項目,再將六大學校性質與各變項交叉分析後,共計製作四張輪播供參。 本輪播為第三張:(3)最高學歷畢業學校性質,分析結果如下: 以教師最高學歷畢業學校性質區分可知,高達五成六的「公立一般大學」及四成二「師範/教育大學」教師的最高學歷畢業學校性質為「國外學校」,其他學校性質教師則以畢業自「公立一般大學(含專業大學)」教師為主,比率在四至五成;再觀察居次的畢業學校性質可知,「公立一般大學」與「師範/教育大學」畢業自「公立一般大學(含專業大學)」皆約三成五,「公立科技大學」、「私立一般大學」與「私立科技大學」教師則各有31.4%、37.0%及22.1%的教師畢業學校為「國外學校」。
-
NPHRST大專校院教師學經歷分析比較—以學校性質區分(4)產業經驗/政府及企業主管經驗 本平台於113年12月9日以NPHRST「統計資源網-國內高等教育相關統計」的「大學類別」查詢不同性質學校教師人才資料,分別依單變項方式顯示性別、年齡區間、最高學歷、畢業年區間、最高學歷學校性質、產業經驗以及政府及企業主管經驗等項目,再將六大學校性質與各變項交叉分析後,共計製作四張輪播供參。本輪播為(4)產業經驗/政府及企業主管經驗,觀察結果如下:(一)依不同學校性質學校教師是否具有產業經驗區分,以「公立科技大學」有近三成占比教師曾經服務於產業界比率居各校之首,「私立科技大學」以18.5%居次,其他學校性質占比皆在一成五以下。(二)以是否曾任政府及企業主管觀察各性質學校教師可知,「私立科技大學」教師有98位曾任「民意代表、高階主管及總執行長」,占比均微高於其他學校性質;「公立科技大學」則有138位教師曾任「行政及商業經理人員」,居各校之首;至於160位曾有「生產及專業服務經理人員」教師半數服務於公私立科技大學 。
-
113年NPHRST產業界前五大博士人才現況一覽 NPHRST於113年10月29日以統計資源網--『產業相關統計』模組查詢NPHRST中現職服務於營利事業部門的產業博士,共計抽取9,286位。 下圖上方長條圖首先以ISIC行業別大類觀察,可知「製造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與「批發及零售業」的人數居前五大。 惟如將人數最多的「製造業」單獨以ISIC中類區分並將「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的資通訊業抽出,以「電子零組件及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資通訊業」及「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居前五大,以下(1)到(5)輪播將分別列出此五大產業的性別、年齡區間、博士畢業學校性質、博士畢業年以及博士畢業學門的分布。
-
113年NPHRST產業界前五大博士人才現況一覽--(1) 電子零組件及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NPHRST於113年10月29日以統計資源網--『產業相關統計』模組查詢NPHRST中現職服務於營利事業部門的產業博士,共計抽取9,286位博士。 其中以人數3,634人居首的「電子零組件及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以男性占95.0%為多;年齡區間以「45至54歲」占40.9%最多,「55至64歲」占22.7%、「35至44歲」占21.5%分居二、三。 目前任電子業的產業博士畢業學校以「公立一般大學」占比達八成為絕對多數,「國外學校」則占12.3%居次;畢業年區間部分,由下圖橫條圖可知,「民國91至100年」占近半數,達48.4%,「民國81至90年」占24.6%居第二,「民國101至110年」則占16.0%居第三。 圖右表格顯示3,634位博士的博士畢業學門,高達78.2%的博士畢業學門為「工程」,其次為占12.2%的「自然科學」及占5.7%的「電算機」,「自然科學及工程」領域占比高達97.0%。
-
113年NPHRST產業界前五大博士人才現況一覽--(2)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NPHRST於113年10月29日以統計資源網--『產業相關統計』模組查詢NPHRST中現職服務於營利事業部門的產業博士,共計抽取9,286位博士。「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以1,323人居五大產業第二位,由圖右上方圖表可知,「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的ISIC中類以「建築、工程服務及技術檢測、分析服務業」 (449人)、「研究發展服務業」 (353人)、「法律及會計服務業」(231人)及「企業總管理機構及管理顧問業」(212人)為前四大行業中類,合計占比達九成五。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的男性占82.6%;與電子業相同年齡區間以「45至54歲」、「55至64歲」及「35至44歲」分占前三,不過占比曲線往年長區間集中,各為31.4%、26.5%及14.1%。 現職服務於產業界「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的博士畢業學校仍以「公立一般大學」最多,不過占比低於電子業,為51.2%,相對於此,居次的「國外學校」占比達24.6%;畢業年區間前三順序不同於電子業,分別為占37.6%的「民國91至100年」、占20.9%的「民國101至110年」,以及占19.7%的「N/A」。 博士畢業學門部分雖仍以「自然科學及工程」領域的各學門總計占比超過六成為多,惟相對於其他行業各學門占比較為分散,以「工程」(36.8%)、「法律」(10.9%)及「生命科學」(9.4%)分占前三。
-
113年NPHRST產業界前五大博士人才現況一覽--(3) 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 NPHRST於113年10月29日以統計資源網--『產業相關統計』模組查詢NPHRST中現職服務於營利事業部門的產業博士,共計抽取9,286位博士。「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以835人居ISIC大類的「製造業」第二位,本次輪播五大的第三位。 「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的男女比為3:1;年齡區間前三大與「電子零組件及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相同,分別為「45至54歲」最高占37.8%、「55至64歲」居次占20.8%、「35至44歲」再居次,占17.8%。 「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的博士畢業學校前三高亦與前二大相同,依序為「公立一般大學」、「國外學校」與「私立一般大學」,占比約為5:3:1 (51.6%、29.9%、10.8%);畢業年則與「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頗為類似,以占38.7%的「民國91至100年」占最多數、20.1%的「民國101至110年」居二,「N/A」有17.5%居三。 至於博士畢業學門則以「生命科學」占33.2%最高、「醫藥衛生」占28.9%居次、「自然科學」則以18.7%居第三。
-
113年NPHRST產業界前五大博士人才現況一覽--(4) 資通訊業 NPHRST於113年10月29日以統計資源網--『產業相關統計』模組查詢NPHRST中現職服務於營利事業部門的產業博士,共計抽取9,286位博士。抽取ISIC大類「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的「電信業」、「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與「資訊處理及資訊供應服務業」等三個ISIC中類的「資通訊業」共計708人,在前五大居第四。 「資通訊業」的男性占比高達93.1%;年齡區間與前五大其他行業相比相對年輕,雖然以「45至54歲」占39.7%最多,卻以次年輕區間的「35至44歲」占23.3%居次,「55至64歲」則占22.3%。 服務於「資通訊業」的博士畢業學校前三高與「製造業」較為相似,亦即以「公立一般大學」占67.1%絕對多數、「國外學校」與「私立一般大學」各為17.5%與7.9%居二、三;博士畢業年區間則與「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相似,以「民國91至100年」及「民國101至110年」居前二,比率分別為41.9%及26.6%。 「資通訊業」博士的畢業學門以「工程」占近五成最高、「電算機」占33.9%居次、「商業及管理」以6.1%占第三。
-
113年NPHRST產業界前五大博士人才現況一覽--(5) 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 NPHRST於113年10月29日以統計資源網--『產業相關統計』模組查詢NPHRST中現職服務於營利事業部門的產業博士,共計抽取9,286位博士。見圖右上方圖表,「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的ISIC中類含「醫院 (不含大學附屬及財團法人醫院)」、「診所」 、「其他醫療保健服務業 」、「居住型照顧服務業 」及「其他社會工作服務業」等五類,合計696位博士居第五。 「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業」的男性占78.2%;年齡區間分布不同於前四大,以「55至64歲」占比達三成最高、「45至54歲」占二成居次,相對高齡的「65至69歲」亦達一成二擠進前三。 於民營「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業」服務的博士畢業學校亦不同於前四大,以「私立一般大學」占34.8%為最多數,「國外學校」占比亦高於前四大約在一至二成五間,達27.3%;畢業年區間更以「民國101至110年」占超過三成(31.2%)居首,「民國91至100年」居次占30.9%,惟「N/A」亦以18.0%居三。 博士畢業學門無意外的以「醫藥衛生」占比達七成為絕對多數,「生命科學」及「社會及行為科學」均不及一成分居二、三,各為9.2%、6.2%。
-
113年NPHRST產業界前五大博士人才現況一覽 (綜整) 綜整NPHRST私營部門前五大行業的性別、年齡區間、博士畢業學校、博士畢業年及博士畢業學門分布情形得到以下結論: (1)性別:「電子零組件及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是男性博士占比最高的行業,高達九成五;「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則有最高的女性博士占比,約二成四。 (2)年齡區間:「資通訊業」博士的年齡結構較為年輕,「35至44歲」占比達二成三。 (3)博士畢業學校:「電子零組件及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等前四大行業均以「公立一般大學」畢業者占五成至八成居首,僅「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以「私立一般大學」及「國外學校」畢業博士占多數。 (4)博士畢業年:「電子零組件及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等前四大行業均以「民國91-100年」畢業者居多,占比在四成上下,「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則有高達三成畢業年區間落在「民國101-110年」,綜合年齡區間可知,「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博士在中高齡時進修博士者相對較多。 (5)博士畢業學門:「電子零組件及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與「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的業界博士的博士畢業學門較為集中,各為「工程」及「醫療衛生」,其他行業則較為分散。